研究室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研究室 社会治理与理论研究室
社会治理与理论研究室
副主任(主持工作):薛亚利
成 员:刘正强、夏江旗、苑莉莉、张可
社会治理与理论研究室,专注于探索和研究当今社会治理和理论发展的重大和前沿问题。秉承社会治理与社会理论并行发展原则,研究重点和方向坚持治理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学术研究与决策咨询相结合,研究方法注重学科交叉和协同创新。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但不限于:社会治理方面,涉及社区治理、社会治理体制,社会问题、社会风险、社会矛盾治理,社会建设、社会工作、社会组织等;社会理论方面,探讨经典社会学理论和当代社会学理论及分支社会学理论思想及其应用、社会学理论本土化、知识生产演化与中国化理论创新等。
薛亚利:社会学专业博士,副研究员
研究领域:社会风险、社会认同、家庭结构及功能、家庭和职业平衡
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副研究员。担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活方式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上海社会科学院家庭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曾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访学一年。近期研究集中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风险防控、风险认知及沟通、风险的可接受性、情感认知及公众信息行为等;还关注家庭和职业平衡、女性身份认同和职业发展等议题。相关课题研究主持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及1项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曾在《二十一世纪》、《学术月刊》、《社会》和《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参撰Chinese Family Structure Today(NewYork,Routledge), Chinese Family Structure and Function,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the Family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Russia.(俄文版);Family and Social Change in Socialist and Post-Socialist Societies(BRILL,BOSTON),专著《村庄里的闲话——功能、意义和权力》。
刘正强:社会学专业博士、政治学博士,副研究员
研究领域:法律社会学、军事社会学、家庭社会学
研究兴趣为国家与社会治理诸问题,聚焦信访、军事、政法和家庭等领域。近几年主要从事信访和涉军等问题研究,两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支持、一次获得上海社科规划项目支持、两次获得国家信访局理论研究项目支持。在《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学术月刊》、《开放时代》、《社会科学》、《社会》、《中国大陆研究》(台)、《学海》、《江海学刊》、《探索与争鸣》等杂志发表文章若干,专著《新乡土社会的事件与文本:鲁县民间纠纷的社会学透视》。
夏江旗:法学(应用社会学)硕士,助理研究员
研究领域:城乡社会治理、政治与社会思想史、农村民俗和宗教
长期从事城乡社会治理研究,2010-2019年先后3次参与中共上海市委年度“一号课题”调研,3次参与民进中央“年度大调研”课题研究。2020年以来,撰写的调研报告曾获国务院副总理的肯定批示,获民进中央年度参政议政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对中西政治和社会思想有浓厚研习兴趣,相关论文曾发表在《天涯》《社会》《上海行政学院学报》等杂志,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译有《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赵鼎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近期从事淮河流域农村社会习俗和宗教生活变迁研究。
苑莉莉:历史学专业博士、公共管理博士后,助理研究员
研究领域:慈善公益、社会治理创新、社会性别研究
法国巴黎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EHESS)历史与文明专业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后。近年来在《史学理论研究》、《中国第三部门研究》、CLIO等相关领域发表论文与书评数篇,其中有论文和译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专著《法国贫困问题与反贫困政策研究》,参与翻译《全球劝募》和《慈善资本市场:审慎进化》。独立主持国家青年社科项目“精准扶贫战略下慈善信托的资源整合机制研究”和上海市决策咨询课题“精细化导向的城市管理社会化研究”,参与国家社科重大课题“促进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法律制度创新研究”。
张 可:社会学博士,助理研究员
研究领域:历史社会学、文化社会学、知识分子与国家、跨境迁移与认同
毕业于台湾大学。研究议题包括:知识分子/精英与国家关系;跨国/跨境迁徙下民族主义的产生与流变;群体的认同、情感与意义建构。研究兴趣主要为历史的社会学研究,文化社会学,知识的发明与生产,差异化生命经验下的空间体验与认同。目前计划和进行中的研究主要有“青年集体行动背后的文化与知识生产”、“内地超大城市中的台港澳青年城市归属感的意义建构”,承担国家社科基金一般课题、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专项课题各一项。研究成果发表于《政治与社会哲学评论》(台湾)、《中国大陆研究季刊》(台湾)、《社会学评论》等。